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春回大地:“追花游”上线

来源:bob综合体育登录    发布时间:2025-03-26 14:59:58   点击数:149

  风有信,花守约。3月20日(农历二月廿一),“昼夜等长”的春分节气到来,昭示着2025年的春天已经过半,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步入明媚的春天:田里麦苗拔节,农户春耕春播,仲春时节将要盛开的鲜花,会渐次爬满田野与山坡。

  中国农历的早春二月,是“红梨初绽柳初娇”,也是“枝上柳绵吹又少”,春寒犹在,花期匆忙。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说的也是牡丹虽盛极一时但花期短暂的景况,提醒着那些年年岁岁守候花期的人们,可以整装出发、踏上追花之旅了。

  距今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的樱花,因花之绚烂、花期短暂成为春季赏花的重要品类。

  从早春的凌寒独放,到暮春的漫山泼彩,各地蛰伏的山花正以破冰之势唤起春天的色彩。飞猪平台近日发布的《2025年春季出游快报》显示,3月份以来,踏青赏花游热度环比大增超过5倍,杭州、上海、南京、北京、武汉、广州、西安、重庆、苏州、成都等城市的热度最高。等城市的热度最高。去哪儿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期“赏花”相关搜索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2.2倍。

  仲春时节的“追花”之旅,已然成为老少皆宜的周末游项目。某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随着天气转暖,赏梅花的热度略有下降,赏樱花、油菜花的热度正在直线上升,截至目前,樱花、油菜花、桃花、梅花、杜鹃花、梨花、海棠花成为今春花界的“七仙子”,搜索热度最高,近一周内带动武汉、无锡、南京、北京、婺源、罗平、林芝、毕节、阿坝州、麻城等城市的旅游热度大幅上涨。

  “春日旅游狂欢节·318爆品好货限量抢”“春游赏花66元特价机票盲盒随心飞全国多地”“春日唤醒计划·踏青赏花5折起”……含有踏青赏花体验的活动商品,正在各大平台热卖。以正在进行中的飞猪“全球旅行节”为例,截至目前,包括“拈花湾村舍/客栈住宿可选1晚/2晚套餐含双早门票”“安吉云上草原官方酒店1-2晚踏春赏花套餐”“飞猪日本赏花经济舱往返特价机票卡”等相关热门活动商品,已累计销量突破了4万件。

  从出游方式看,春季出游以中短途为主,尤其以“2小时行程范围内”的高铁游和自驾游为主流。兼顾了便利与效率的“高铁+租车”组合出行方式也颇受青睐。某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0%,高铁站周边成为最热门的取还车地点。从出游人群来看,亲子家庭的春游需求增幅最明显,人均预订量出现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对暂时还没想好目的地甚至懒得做攻略的消费者而言,越来越习惯于借助AI工具来制定一场春日的出游计划。据某旅行平台工作人员介绍,有游客针对平台近期上线的“AI行程助手”功能,提交了“推荐一个本周末杭州周边的赏樱景点,车程不超过2小时”问询,很快就获得了一份“宛委山樱花林与安昌古镇一日漫游”的攻略,游玩点位、行程耗时、门票价格、需要注意的几点等信息一目了然。

  除了赏花踏青,这个春天还有哪些值得期待?飞猪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携宠露营、徒步/骑行“拉练”、寺庙养心这三大流行趋势的热度,均出现同比大增的趋势。以寺庙养心游为例,3月份以来飞猪上线的寺庙门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80%,杭州灵隐寺、苏州寒山寺、南京鸡鸣寺、大同悬空寺、洛阳白马寺等热度居于前位。“吃斋饭,抄经书,甚至仅仅是为了去‘撸’猫,寺庙很适合我们这种周末散心游的上班族。”来自杭州的宋女士说,环境优美又相对清净的地方,对放空心灵、收获松弛感再好不过。

  花事无小事。中国人的赏花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那时的人们,到了春天会自发前去山间水畔赏花,不仅出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与农耕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有关。

  根据民间说法,花朝节即纪念百花生日的节日,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陶朱公书》的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在古人看来,花神掌管着植物的春长夏养,要在花朝节祭祀花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有“花朝”一词始于魏晋的说法,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这里的“春序正中”,说的就是二月半(农历二月十五),且春季的花朝与秋季的“月夕”相呼应,表达了世人对一年之中最美岁序与花令的美好期待。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花朝节始于唐朝,根据明代学者彭大翼历时四十余年完成的《山堂肆考》所记载,武则天在花朝节游园时,命令宫女采集百花,将花瓣与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然后赏赐给近臣,体现出唐代宫廷对花朝节的重视。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代诗人杨巨源在《城东早春》中,通过这样的诗句描绘了长安城里的人们在早春时节纷纷出门赏花的盛况。根据史书记载,赏花习俗在唐代走向了大众化和规模化。此时,还出现了半人工化的风景区,如曲江,这片因水流曲折而得名的自然水域,菰蒲葱翠,景色甚美。从隋文帝营建大兴城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曲江先后经历了凿池建园、修葺扩建与引水筑楼,成为水域千亩、名冠京华的游赏胜地,既是皇家园林,又供全民赏花,被视作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之一,还留下“曲江流饮”“雁塔题名”等文坛佳话。如今,曲江地区已成为西安市文化产业国家级示范区、5A级景区和生态区,有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知名景点。

  到了商业更发达的宋代,赏花活动更加盛行,汴京、临安等大城市中的私人园林,甚至会在春季向公众开放。北宋学者邵伯温所著的笔记体著作《邵氏见闻录》有记载:“岁正月梅已花,二月桃李杂花盛开,三月牡丹开。于花盛处作园圃,四方伎艺举集,都人仕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这描绘了赏花活动贯穿整个春季的盛景,园圃不仅是主人种植花卉的场所,更是公共赏花的胜地,允许市民自由进出,体现出宋代赏花活动的公共性和开放性。随着花朝节在宋代逐渐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世俗节日,杭州等地百姓不仅踏青赏花,市集上更是花农云集,卖花者以竹篮盛花,歌叫于市。并且,种花、挑菜、扑蝶等习俗也开始盛行。到了明清时期,赏花习俗进一步丰富,除了传统的赏花活动,私家园林的主人更是在园内陈列着文物古玩、书法碑帖等,将赏花与文化活动相结合,诸如赏红(花枝上系五色纸笺或彩幡)、做花糕等更多的民间习俗更是融入其中。

  从先秦时期的自发赏花,到唐宋时期的大众化娱乐,再到明清时期“赏花+文化”相融合,这一源于对自然美景万分钟爱的民间节庆,有着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独特审美与丰沛诗意。如今,“花朝节”之名虽不复存在,但遍布大江南北的花市、花展和各地花期不同、名称各异的“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比比皆是,“赏花经济”已被催热、蓬勃兴起。

  拥有百万亩油菜花田的云南罗平县,尽管种植油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百年前,但真正形成规模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将油菜花作为旅游景观进行开发,最终从1943年的1.03万亩增加至2022年的100万亩。其中,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推动机械化种植和加工等方式,持续提升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通过举办油菜花节、花海马拉松、民族节庆展演等活动,将赏花经济与旅游、文化、体育深层次地融合,形成“花海+”多元旅游模式。其间,不失时机地推出小火车、电瓶车、栈道等多种赏花方式提升游客体验,并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的繁荣。今年花期以来,云南罗平县已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如2月23日举办的“相聚曲靖 畅游花海”马拉松比赛,就吸引约1.5万名运动爱好者在油菜花田间奔跑。

  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平坝万亩樱花,是世界最大的樱花种植基地之一,其发展同样经历了从无心插柳到政府主导的阶段,自2014年贵安新区成立后,原先作为花卉苗木培育基地的平坝樱花园被划入新区规划范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便利性(如开通公交接驳线路)等方式,将樱花园视作“公共品牌”,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目的地;作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的无锡鼋头渚樱花谷,樱花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规划和培育渐成规模,被无锡市政府作为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打造,通过举办国际樱花节、夜樱游园会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并通过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逐步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是赏花经济做大做优、破解“花谢人散”困局的一个突出亮点。以独特的垛田地貌和春季盛开的油菜花而闻名的江苏兴化市千垛景区,就突破了油菜花花期的限制,在景区逐步打造水上森林、徐马荒湿地等景观,形成“四季有景”的水上旅游风景带,游客可在春季赏油菜花、夏季赏荷花、秋季品蟹赏菊、冬季看芦花。

  过去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浙江金华市浦江县乌浆村,通过“政府引导+乡贤创业”的方式推广种植郁金香和芍药,引进国外优质花卉种球和先进栽培技术,邀请专家团队进村指导,并推动建设数字农业平台,成功打造出花卉产业并发展成为网红景点。统计显示,村中单日最高游客量一度超过5000人次,全年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除了赏花旅游,当地村民还通过短视频直播销售鲜花,日销量可达到3万至5万朵,花卉种植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显然,在“花经济”蒸蒸日上的进程中,政府是重要推手,以花为媒,集结多方力量筹谋“花式”消费场景,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提升品质、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将自然景观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合力推动赏花经济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业态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从单一景观到综合旅游目的地的转变,以多元场景延长“花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