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记者胡晓辉 李恩浩 刘会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朝着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迈进。
眼下,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由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期,这也是水肥管理的关键阶段,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在开封市尉氏县的高标准农田里,施肥机、自走式打药机、大型植保无人机协同作业,通过施肥、病虫害防治,全方位助力小麦返青生长。种粮户赵建镐和记者说,田间安装的智能灌溉系统,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喷灌设备,实现高效精准浇水。
赵建镐:我们通过用水肥一体机,一台手机就能管理百亩(小麦)的浇灌过程,节水能力能达30%,提高产量能达10%至20%。
基于5G和物联网技术,麦田里的农情监测站还可以一站式采集土壤墒情、苗情、气象等信息。而田间管理用上“高科技”,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国家粮食主产核心区、河南第一产粮大市周口市,当地正围绕农田灌溉、排水等关键建设节点,对沟渠进行疏通。
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朝晖: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田间道路通达率能达到100%,抗御灾害能力显著地增强,小麦和玉米亩产比普通农田提升200斤以上。
河南生产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小麦、十分之一左右的粮食,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202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到1344亿斤、居全国第2位,小麦单产、总产均稳居全国第1位。高产稳产的背后,不仅需要良田,还需要良种。
在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温室内,河南省农科院小麦丰产优质育种团队研究生王聪正在逐行查看小麦材料样本的生长情况。
王聪:日常工作中我们会对它们的生长情况、植株状态、农艺性状进行记录,然后及时反馈到我们实验室。
近年来,河南全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造中原农谷,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农业科研部门加快新品种培育步伐。
目前,中原农谷共培育优质新品种161个,一批产量高、抗病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在全国推广。其中,郑麦136已入选河南、江苏两省农业主导品种,在去年种子销售量已突破1.6亿斤,并在黄淮地区持续扩大。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丰产优质育种团队主任周正富:我想其实是把原料优势就地转化成产业优势,实现小麦的高的附加价值,带动周边的加工,进而带动全产业链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由大省向强省的转变。
数据显示,河南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88.1%,为建设农业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处长杨亚军:我们将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打造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不断的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稳步的增长基本同步。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朝着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