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刷到贵州毕节十孩妈的新闻,我正喝着28块钱的网红奶茶,手一抖差点洒在刚买的惠普超薄笔记本上。
此处不是“打广告”,实际上,笔者既喝不起28元的奶茶,更用不起贵重的笔记本电脑,此时正在一千多块的vivo手机上辛苦码字。
面临网友“怎样养”的质疑,这位39岁大姐轻飘飘甩出一句家里有土矿,谈论区炸了。
成果没等当事人回应,谈论区先急了,有网友回怼:人家吃自家种的菜,穿亲属给的衣,十个娃花销赶不上你们一个!
老迈煮猪食,老二喂鸡,老三带老四老五挖野菜,老六老七玩泥巴,老八老九老十哇哇哭。
许多偏僻山区,俨然把生孩子当成了一门生意经,究竟可以光明磊落薅国家的羊毛,这可不容易。
这话让我想起住在上海的朋友曾吐槽:幼儿园每月8000,钢琴课500一节课,生个娃等于供了台碎钞机。
深圳福田区的Linda,孩子刚满3岁,最近在纠结选20万一年的世界幼儿园仍是买800万的学区房。
她不知道,许多不发达区域的乡村,孩子们穿的仍是爱心人士捐献的衣服,午饭吃的是政府补助的三菜一汤。更扎心的比照来了:北京朝阳区一节早教课400块 ≈ 乡村全家半月伙食费上海某私立幼儿园年费20万 ≈乡村养大5个娃杭州宝妈晒的婴儿车1.2万≈偏僻山区十年买衣服钱
网友们争辩的焦点之一,假如没办法供给好的生活条件,硬生孩子是不是“不负责任”?
出生在城市与乡村,起跑线本就有距离,假如再因在家庭把距离拉大,对孩子公正吗。
在许多区域,方案生育的时分都偷着生,现在铺开生育,那就愈加“肆无忌惮”了。
更何况,现在二胎、三胎的各种补助办法,再加上雨露方案、困难家庭补助等,有人就觉得,生多了有国家兜底,怕啥!
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请保姆每月8000,学区房首付300万,培训班一年5万...
这话让我想起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开销26796元,而北京养娃本钱高达96.9万。
最魔幻的是生育东西化:现在养娃本钱如此之高,许多贫困山区却依然抱着“多子多福”的观念,把多生娃当养老稳妥。
就像我老家村支书说的:现在方针好了,多生个娃政府帮着养,比买商业稳妥靠谱。
不想生,有观念、家庭、职场等要素的限制,而拼命生,看上去也并不像爸爸妈妈说的那么单纯。
全国生育稳妥基金开销增加12.38%,上海的总和生育率现已跌到了0.6。
而贵州,却以10.65‰的人口出生率领跑全国,仅在西藏之后。更实际的博弈在工厂车间。
东莞电子厂老板吐槽:现在00后工人太难管,干两个月不适意就辞去职务,动不动就整理职场。
多生对不对,现已不单纯是“生育”的问题,在当下,现已成了“生计焦虑”与“老龄化”的对决。
可也说不准,人家十个孩子个个培育的有长进,独生子女,或许将来连护工都“当不起”。